产品经理对微信的两点小改善建议
微信作为一个超级app,基本上在中国有手机的人都在玩微信。如此成功的背后有很多原因,其中出色的产品设计功不可没。作为产品经理在对微信膜拜的同时,有两点小建议在此吐一下。
一,希望增加群聊同意功能,也就是别人拉你进群的时候需要通过你同意。尤其是陌生群,营销群
朋友昨天向我吐槽,说之前就被一个朋友拉进了陌生群。群里乌烟瘴气,广告满天飞,她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去的。
后来发现,那个群是个类似传销组织的群,总有人在群里谈论如何一夜暴富,然后私下里加你,叫你投钱搞创业。
吓得朋友立马退了出来。
可没过多久,她又被莫名其妙地拉了进去,还突然有好多陌生人跑去加她,信息提示,是那个所谓的朋友将她的微信名片分享给了陌生人。
朋友很生气,就举报了那个群,并把那个拉她进群的人拖了黑。
“总是不经过我的同意就拉我进群,还把我的名片推荐给我不认识的人,也是够了!”朋友气呼呼地说。“难道不知道什么叫做‘尊重别人’吗?”
二,限制每个人每天发朋友圈的次数。
我有个学英语的女同学,谈了个外籍男友。自从和这个男生在一起后,她就天天在朋友圈发照片、发视频。
有次他们去澳大利亚旅游,一天之内,她发了三十几条小视频,五十几张照片。
真的,一点都不夸张,我特意数了一下。可以说,我很佩服她。
虽然我很理解她极度想要对外分享自己小幸福的心情,但我真心受不了她每过一分钟就刷一次屏的行为。
于是后来我只好把她屏蔽。
屏蔽之后,我感觉整个世界都清净了。
我再也不用被迫接收她的那些重磅炸弹般的信息,再也不用为了看其他好友的信息而不停地往下翻页。
有人认为,朋友圈是私人领域,是可以无所顾忌为所欲为的,我不敢苟同。
如果一件事,让大多数人感到厌恶了,那就说明,你的行为一定存在着某些不妥。
所以,别再说“社交网络下我们可以为所欲为”这种话了。
自由是相对的,你的自由,首先要建立在让社交圈子里的人都感到舒适的前提下。
以上两点建议,一是防止被别人被动拉入莫名其妙的群,带来麻烦。二是防止有人恶意刷屏。让微信真正做到清爽的私人工具,去除嘈杂的声音,还大家一个舒服的用户体验。
为防被程序员「砍」,产品经理需要注意这些场景
互联网行业中,众人热衷于讨论「程序员砍产品经理」。虽然,「砍」更多是调侃的意思,一种消遣工作的方式;但是,这不是一个饭后笑话,侧面反应了产品经理和程序员间的对立关系。很多时候,产品经理和程序员间就像对手,产品研发过程就像打仗,总要争个你死我亡。「砍」的本质,是程序员表达对产品经理的不满,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。
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,产品经理与程序员对立关系,会严重影响项目的推进。一旦产品经理和程序员对立关系公开化,很容易导致团队人心涣散。这种对立关系,经常滋生出一些极端的事情,骂娘、打架已屡见不鲜。
下文就列举一些程序员想砍产品经理的场景。这些场景都是我过去和很多程序员朋友交流时,他们遇到的对产品不满的场景。这些场景,都会以产品经理的沟通话语表现出来。通过这些场景,去解析这种对立关系产生的原因。以及,作为对照,产品经理应该如何规避和处理这种对立关系。
这样说法是程序员们最不喜欢的,最容易惹毛程序员的。这句话,在程序员们看来就是削减工时、加班的代名词,他们当然不喜欢。而且他们也非常讨厌,一个非技术人员为技术人员做技术难度的定论。简不简单,都需要技术人员做了技术评估,才能下结论。
这种言语,会让程序员们觉得产品经理不靠谱。大家通常都是比较排斥借鉴。借鉴你也得有合理明确的理由。以我某程序员朋友的话来说:微信怎么做的,你就怎么做,那你不如去微信做产品算了。
每个产品,在表面的UI下,都有其背后的复杂的业务逻辑。如果产品经理只是叫程序员照着某个产品做,很多时候技术们是很难实现的,因为他们也需要弄懂背后的逻辑和流程。当然,这应该是产品经理的工作。
这就是抬杠。产品经理虽然名字里面有「经理」二字,但并没有经理的权利,当然不能命令合作的技术们。这句话,言下之意也是拒绝了商量和讨论。而程序员也需要参与感和团队感。
这就是质疑他人能力,是人都不会喜欢。如果产品经理提出的方案,程序员们没有理解。那就说明产品经理的解释说明和文档,做的不够优秀,不够简洁易懂。让程序员们理解需求,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工作内容。
在互联网产品开发中,修改需求和插入新需求都是挺常见的。对于程序员们来说,这是非常不爽的事情。这种操作通常会打断程序员的思路,思路被打断是非常痛苦的。当然,这样也会影响他们的开发效率。更可怕的是,反复的修改需求,会使他们有种劳动成果不被尊重的感受,同时也会对项目的未来抱有怀疑的态度。反复的更改方案,也说明产品经理设计是未经过严密的论证,或对细节的把控是不够。
程序员都比较讨厌反复的催促。当项目的节点确定后,技术们会严格遵守节点,产品应该信任他们。当然,时间比较紧凑时,反复催促也会加大程序员们的压力,使他们变得非常烦躁。在这种时候,催促就是添麻烦。
甩锅会导致团队分崩离析,人心不齐。不管任何问题,都是团队的责任,不要将责任指定给某人。特别是在项目复盘时,如果心态不好同事,这是非常难堪的。所以,我们要尽量以原因和结果为导向,而不是责任为导向。
程序员也是也是团队的一份子,有权利知道知道需求的背景。同时,了解需求背景也利于程序员们更好的开发程序。
产品经理给程序员们画饼是最不切实际的,只会引起大家的反感。程序员都是喜欢偏实际的东西,虚的东西只会招致白眼。
任何传递给程序员的需求,都是需要有计划和规范的。如果口头传达一个需求,很容易导致开发出的功能与需求不匹配。同时,因为缺乏相关的记录和文档,可能会造成需求流失。这对于程序员们来说,可能就是延迟、加班、返工、担责等等风险。这是团队合作的大忌,也是项目管理不专业的体现。
以上的这些场景,可能出现一次,程序员们都会顺着我们的想法做。但是,这会渐渐改变程序员们的心态,最终会使产品经理与程序员间产生隔阂和矛盾。如果出现这些场景,作为产品经理都需要小心的处理好,以免影响项目的正常推进。当然,最好是不要出现这些场景。作为产品经理,我们的最终目标,都是要保证我们的产品,准时、保质、保量的落地。
产品经理在与程序员们合作时,产品经理需要讲究合作共赢、互相体谅。在产品经理的相关工作中,最要避免的就是抬杠。抬杠是一切矛盾的根源。很多时候,产品经理要站在程序员的角度考虑问题。比如,对于产品来说可能就是改改需求,但对于程序员,他们更在意的可能是因为改需求而导致的加班。
产品经理在工作中,经常会追求产品上的极致。追求极致本身是好事,但是切忌过分偏执。我们也需要考虑团队的现状和资源,在极致和现实间寻找均衡。毕竟,如果没有乔布斯的团队,要像乔布斯一样做产品,只会拖垮团队。
在产品开发的过程,改需求、改方案等项目异常,都是不可避免的。这是项目管理的第一部分。如何进行项目异常的处理,考验的是产品经理的沟通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。产品经理需要在保持技术们高效工作的情况下,完成项目异常的处理。
当然,在产品经理工作中,矛盾的根源也并不总是产品经理。有时候,也可能是某些程序员的性格或者对该工作的态度导致的。这时候,产品经理要明确,作为团队的润滑剂,有责任推动和协调大家的工作。如果,矛盾不可调和,我们需要尽早提出问题、控制风险,避免「勉强」行事。
有时候,程序员在私下评价一起工作的产品经理时,总是会补加一句「我感觉我也能做产品经理」。这句话的背后,是产品经理没有让程序员们感受到产品工作的价值。在这种背景下,产品经理是很难获取程序员们的注重,也会为很多争论埋下诱因。那如何感受到我们工作的价值那?其实很简单,就是保持工作信息的透明。将我们针对需求和产品做的相关工作,体现在我们的沟通或者文档中。
导致程序员想「砍」产品经理,本质是产品经理工作方式的问题,也有情商的问题。在我的产品经理工作经验中,我总结下了以下四点,我们需要注意和避免的。这四点,都可以和上文的场景相对应,是最容易慢慢改变程序员的心态的。
如何看待微信新增功能“拍一拍”?
“拍一拍”作为微信最新推出的一种弱提醒的交互方式,近期会被滥用,相当于是鸡肋功能,而真正合适的用法和意义会在日后被众多用户填满空白,并赋予新的意义。针对微信等运营商这个功能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用户的表达意愿,并提升日活、月活用户数量。
一. 对用户而言
17日晚,微信“拍一拍”功能悄然上线。用户在对话框中双击好友头像,对方头像会抖动,并会出现「你拍了拍XXX」的字样,自己的手机也会同步震动一下。此功能支持用户在群聊和个人对话中提醒对方,但这一提醒方式并不明显。被“拍”的朋友基本不会有明显的提示,既不会像QQ“抖一抖”那样双方对话框会有抖动提示,也不会像“群@”让对方收到红色的强提醒。但聊天的对话框还是会被显示到前排的位置。
这样一看,这个“微信史上仅需一行代码的有趣功能”可谓很是温和了,“拍一拍”,亲昵又温柔,“像蚂蚁一样打招呼”。但恰恰由于其弱提醒的特性,有些用户觉得这个功能有些鸡肋,因为它没办法提示对方第一时间注意到信息。
确实,“拍一拍”作为微信更新中隐藏的彩蛋,在上线后“你拍我我拍你”的使用体验中,比起功能性,展示出的趣味性也许要更强。在你来我往中,很多用户更倾向于“拍”这个行为本身,只想“拍一拍XXX”,享受这个过程,而并未专注于用其表达情感和信息,而不同代际、不同视角对这一新功能也有不同的理解。
二. 对运营商而言
前面我们提到这项功能的使用场景和微妙含义会在日后进行补充。所以我们从“点赞”来预测“拍一拍”的作用。
“点赞”作为“拍一拍”的老前辈,毫不夸张地说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最热门的交互方式。通过快速简单地评价好友发布的内容,帮助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交流变得频繁亲密,同时用户为了赢得更多的“赞”,发布的内容精挑细选提高了平台内容的优质性。
送出和收获的赞的多少、赞的给予偏好等,在某种程度能反映出你是怎样的人以及处于何种状态,所以点赞的背后其实反映出用户的表达意愿。
而早在2009年2月10日,Facebook上线了“点赞”功能,显著提高了用户留存量,发帖数量和质量都随之提升,约30%的用户每天都会多次点赞。
而“拍一拍”也拥有上述一切功能,如果点赞表达的是人们“被关注被看见被认同”的底层需要,那么“拍一拍”则表示“我关注你,我看见你,我认同你”的无声无息的主动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