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简历攻略 > 血栓与止血实验的选用原则是什么?

血栓与止血实验的选用原则是什么?

2024-02-04 15:24:54

血栓与止血实验的选用原则是什么?

血小板是怎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?

血液受损伤流血时,发生止血和凝血效应的机制有多种,但大都与血小板的作用有关系,
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:
1.收缩血管,有助于暂时止血。血小板能释放5-羟色胺,儿茶酚按等血管收缩素,使受损伤血管不同程度地紧闭,同时管内血流量减少,防止血液流失。
2.形成止血栓,堵塞血管破裂口。血小板容易粘附和沉积在受损血管所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,
聚集成团,形成止血栓;血栓直接墙塞在血管裂口处,除了起栓堵作用外,还可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。
3.释放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质,在血管破裂处加速形成凝血块.受到损伤的血管或组织处于产生一些因子,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血凝系统,在血小板所释放的不同因子的综合作用下,数分钟内完成了一系列酶促生化连锁反应,最终导致血浆内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。纤维蛋白原分子量约34万,电镜下观察数条肽链形成螺旋盘曲的四级结构,整体上看呈团状。纤维蛋白则是细长丝状,并相互交织成网,因而把血细胞网罗起来,形成冻胶状的血凝块。
4.释放抗纤溶因子,
抑制纤溶系统的活动。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的作用下,容易降解。由于血小板含有抗纤溶因子、抑制了纤溶系统的活动,
使形成的血凝块不致于崩溃。

血栓与止血实验的选用原则是什么?

血栓与止血实验的选用原则是什么?

在正常生理状态,止血、凝血、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中,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既不会出血,也不会凝固形成血栓。血栓与止血试验常用于术前过筛检查、监测抗凝及溶栓治疗、血栓形成预测、急性血管内凝血诊断、出血性疾病的诊断、各种疾病所致凝血异常等。
1.血管壁与内皮细胞的检查
出血时间测定、毛细血管脆性试验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(vWF:Ag)检测、6-酮-前列腺素F1α测定以及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活性检测。
2.血小板的功能和抗体检查
血小板黏附试验、血小板聚集试验、P-选择素测定、血小板抗体检测。
3.凝血系统检测
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、凝血酶原时间测定、纤维蛋白原检测等。
4.抗凝系统检测
血浆凝血酶时间检测、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测定、血浆蛋白C活性检测等。
5.纤溶活性的检测
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、血浆D-二聚体定量检测、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、血浆纤维蛋白(原)降解产物测定等。

血栓与止血实验的选用原则是什么?

什么是生理性止血?

生理性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、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。 生理性止血首先表现为受损血管局部及附近的小血管收缩,使局部血流减少。若血管破损不大,可使血管破口封闭,从而制止出血。 血管损伤后,由于内皮下胶原的暴露,1--2s内即有少量的血小板附着于内皮下的胶原上,这是形成止血栓的第一步。通过血小板的粘附,可“识别”损伤部位,使止血栓能正确定位。局部受损红细胞释放的ADP及局部凝血过程中生成的凝血酶,均可使血小板活化而释放内源性ADP及TXA2,进而促使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,使血流中的血小板不断地聚集、粘着在已粘附固定于内皮下胶原上的血小板上,形成血小板止血栓,从而将伤口堵塞,达到初步止血。此外,受损血管内皮的PGI2生成减少,也有利于血小板的聚集。 血管受损也可启动凝血系统,在局部迅速发生血液凝固,使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,并交织成网,以加固止血栓,称二期止血。最后,局部纤维组织增生,并长入血凝块,达到永久性止血。
上一篇:运维工程师个人简历 运维工程师简历 下一篇:上海城投水务下面的上海城市排水公司怎么样,待遇如何,岗位是工程管理岗,具体是做些什么呢?

联系我们 | 关于我们 | 公司介绍 | 常见问题

脚步网,高端简历在线制作平台,各行各业的简历模板应有尽有

版权所有 2012-2021 脚步网 琼ICP备2023002197号-5